close

《南哥》:一首英模題材散文詩

原標題:《南哥》:一首英模題材散文詩



一聲“南哥”,拉近瞭群眾與郭建南的距離,也讓這位扶貧使者的形象越發親切真實。

10月17日,獻禮十九大電影《南哥》上映,該片取材於廣東扶貧使者郭建南的真實故事,他為瞭當地的扶貧事業嘔心瀝血,在幫助粵西山鄉荔潭村脫貧後,自己卻由於過度勞累犧牲在工作崗位上。

乍一聽,《南哥》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典型英模電影。可是,此次的電影又不同於以往的英模電影。“我們不是簡單地寫‘高大全’的扶貧英雄,我們要寫一個‘哥’,要把他塑造成為能跟老百姓聊知心話、解決難題的暖心哥哥。”塑造“暖男”形象,成為片中哺乳維他命推薦郭建南的飾演者兼制片人孫洪濤為這部電影設定的創作追求。

這一追求,從電影的片名就開始反映出來瞭。“該片最初的片名並不叫《南哥》,後來我們在荔潭村調研時發現,村民上到老人下到小夥子,全都叫郭建南為‘南哥’,這個略帶外號性質的稱呼一下子就打動瞭主創。”孫洪濤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透露,“從老百姓對他的稱呼就能看出他的真實可愛,那麼電影也要盡力還原一個平凡英雄的形象。”

這一平凡英雄形象的還原,操作起來並不容易。“這部電影最大的困難在於材料和線索是很零碎的,沒有特別大的戲劇沖突、矛盾和懸念,一不小心就會拍成專題片的感覺。”導演鄭華表示,把人物形象豐富起來,用人物關系構建起整部電影成為《南哥》的關鍵。“我們在人物上狠下功夫,努力挖掘人物的困境,希望這個戲有人物困境和價值觀的探討。同時我們的‘包裝’手段用瞭很多細節,比如南哥吹口琴,吹得不好,但是很符合人物形象,很真實;又如我們註重‘測量’每個人物在影片中的時間分配,以及啞姑一開始就去給南哥送餐,其實是在為最後送餐孕婦專用綜合維他命時遇到男主角猝死做鋪墊,突然的離去造成突然的打擊、刺痛,進而造成大傢的悔悟、不舍和深深懷念。”

“雖然這是一個扶貧題材的電影,可是我們不想把它拍成一個扶貧的故事,而是希望觀眾可以通過認識郭建南這個人,瞭解扶貧這件事。郭建南是這個時代參與7000萬人最後脫貧的幾百萬扶貧幹部中的一個,觀眾通過電影知道他是這樣一個身份就可以瞭。所以全片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大的事件,而是以人物關系為主,通過南哥的言行,讓村民真實感受到瞭溫暖,使得周圍人的生活發生著變化。”鄭華介紹,電影采用瞭多頭並進的方式,集體致富、精準扶貧、留守兒童、傢庭關系等共同推動瞭劇情的發展。於潤物細無聲中,反映瞭郭建南在荔潭村的1年零8個月中,給荔潭村帶來的新變化:產後保健食品補好村裡學校的破窗戶、裝上自來水,村委會的老房子變成瞭嶄新的綜合樓,兩條自然村的泥巴路變成瞭硬化水泥路,平山村的主要進水溝疏浚面貌一新,買回兩臺抽水機為難取水的田地灌溉,幫貧困戶改造瞭危房,給貧困、特困老人買瞭養老保險……

鄭華透露,很多觀眾看完電影,都會不由自主地哭瞭。但是,這種流淚,卻不是因為悲傷。“很多英模人物電影會把人看哭,因為那些人物身上有很多苦情或者令人傷感的部分。可是《南哥》不一樣,他是一個特別樂觀、幽默、風趣的人,觀眾哭,是因為感動,因為看到瞭自己缺失的、溫暖的人際關系,電影正是填補瞭人們對商品時代缺失的真誠互助的渴望。”

在電影的風格呈現上,《南哥》的基調是用詩意的表達,而非強調事件來表現主人公的行為美和心靈美,呈現給觀眾的是畫面美、構圖美、基調美、音樂美。“‘南派電眼睛保健品影’與西北、東北電影風格有一定的區別。郭建南是南方人,所以這部影片就是廣州人、廣州故事、嶺南特色。通過嶺南山水展現嶺南人文是‘南派電影’擅長的藝術加工手段,《南哥》體現瞭‘南派電影’的美學特征。”鄭華介紹,電影專門設定瞭一個“螢火蟲山谷”,螢火蟲的身影從頭貫穿至尾,除瞭用螢火蟲來象征扶貧幹部的付出之外,也是因為螢火蟲山谷能夠帶來美麗而精致的畫面觀感。

“‘南派電影’的藝術風格就像是一首行雲流水的散文詩,看到這部片子,會讓人有在看美國電影《綠野仙蹤》的感覺。”孫洪濤說,“《南哥》所要展現的,也正是在南粵優美的山水之間,老百姓在南哥帶動下,和貧苦作鬥爭這樣一個溫暖的故事。”

中國電影傢協會分黨組副書記許柏林:主旋律類的影片在編劇、導演和表演上都具有相當大的難度,一部影片最終要通過藝術呈現來完成。此次《南哥》給瞭我很多驚喜,這部影片的嶺南特色比較鮮明,在風物上最鮮明的特點是水;在藝術上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把生活的細節轉化為藝術的元素:啞姑的戲、村長的戲、班長的戲、傢裡的戲……都充滿嶺南的味道。

這個時代需要英雄,不管他是高大的還是樸實的。我認為這部影片在表演上非常成功,演員把整部戲都托出來瞭。對於英雄價值的挖掘,不應該僅僅是讓他付出精力,更應該關註他留下來的精神遺產、道德品質遺產。影片可以從這個層面上對英雄人物進行更深入的挖掘,比如對貧窮狀態的表達,除瞭在經濟上的貧窮之外,有沒有思維的、心理的?如果能在這些方面更進一步,影片觸及的內容可能會更豐富。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小光:扶貧英模既不是歷史上位高權重的大人物,也不是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大將軍,他們屬於基層幹部,這就使得此類英模影片很難拍好。雖然拍的是“英雄”,但這並不是說英雄人物就不能有自己的苦惱、見到困難不能掉眼淚。在中國電影的特定歷史時期中,我們曾強調塑造英模人物的“高大全”形象,雖然這個概念當下已經過時瞭,但我認為這個“高”字不應該放棄。英模人物的塑造首先得“高”,就是說他的思想境界、行為動機要高於一般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講,《南哥》達到瞭“高”這一點。

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電影所所長劉漢文:影片用豐富的生活細節勾勒出“南哥”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凡英雄,體現出中國電影人在主旋律影片創作和脫貧題材影片創作方面的探索精神。

貧困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按照我國的脫貧攻堅戰略,2020年要實現所有貧困人口脫貧,基本要求是“兩不愁”和“三保障”。“兩不愁”是做到吃穿不愁,“三保障”是保障義務教育、公共醫療、住房安全。從這個角度看,影片《南哥》確實做到瞭貼近整個時代的脈搏,是一個有時代印跡的作品。

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理事長明振江:影片選材獨特、主題鮮明。反映現實生活中的楷模,是電影創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反映時代之聲、人民之聲,是這個影片最大的特色和亮點,這個亮點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思想動員或者標語口號,而是通過活生生的生活細節和生活氣息傳遞給觀眾。

同時,這部影片塑造瞭南哥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能處理好各種人物之間的關系,可謂“有情懷、有溫暖,感動人、吸引人”。影片通過南哥這樣一個典型人物扶貧攻堅、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樹立瞭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新的楷模。

(以上觀點摘自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舉辦的《南哥》觀摩研討會嘉賓發言。)


推薦閱讀

升國旗唱紅歌送祝福 盤點媒體國慶創意策劃

今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瞭68歲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裡也被各種各樣獻給祖國的祝福“刷瞭屏”。媒體們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穎的形式“烹飪”出瞭不一樣的國慶報道“大餐”。

【詳細】

慶祝建國68周年 重溫媒體開國大典報道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舉行的盛大的開國大典,向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在慶祝建國68周年之際,讓我們重溫當時關於開國大典的新聞報道,再次感受那一神聖而又偉大的時刻。

【詳細】容易疲倦想睡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arrow
arrow

    rje261w0r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